mirror of https://git.door43.org/Andley/BG4e
48 KiB
48 KiB
作業 #4 (Joh 15:12–27) 解經大綱參考
圖析 (Syntax Diagram)
(1) 彼此相愛的命令 (15:12–17)
(1a) 彼此相愛是耶穌的命令 (15:12)
- (Αὕτη)S (ἐστὶν)P (ἡ ἐντολὴ ἡ ἐμὴ‚)C
- ἵνα (ἀγαπᾶτε)P (ἀλλήλους)C
- καθὼς (ἠγάπησα)P (ὑμᾶς.)
- ἵνα (ἀγαπᾶτε)P (ἀλλήλους)C
(1b) 彼此相愛是因著耶穌的捨命 (15:13–15)
- (μείζονα ταύτης ἀγάπην)C (οὐδεὶς)S (ἔχει‚)P
- ἵνα (τις)S (τὴν ψυχὴν αὐτοῦ)C (θῇ)P (ὑπὲρ τῶν φίλων αὐτοῦ.)A
- (Ὑμεῖς)S (φίλοι μού)C (ἐστε)P
- ἐὰν (ποιῆτε)P { (ἃ) (ἐγὼ) (ἐντέλλομαι) (ὑμῖν.) }C
- (οὐκέτι)A (λέγω)P (ὑμᾶς)C1 (δούλους‚)C2
- ὅτι (ὁ δοῦλος)S (οὐκ)A (οἶδεν)P { (τί) (ποιεῖ) (αὐτοῦ ὁ κύριος·) }C
- (ὑμᾶς)C1 δὲ (εἴρηκα)P (φίλους‚)C2
- ὅτι (πάντα^)C1 {……}‡ (ἐγνώρισα)P (ὑμῖν.)C2
- { (ἃ^) (ἤκουσα) (παρὰ τοῦ Πατρός μου)}‡
- ὅτι (πάντα^)C1 {……}‡ (ἐγνώρισα)P (ὑμῖν.)C2
(1c) 彼此相愛是因著耶穌的撿選 (15:16)
- (οὐχ)A (ὑμεῖς)S (με)C (ἐξελέξασθε‚)P
- ἀλλ᾽ (ἐγὼ)S (ἐξελεξάμην)P (ὑμᾶς)C
- καὶ (ἔθηκα)P (ὑμᾶς)C
- ἵνα (ὑμεῖς)S (ὑπάγητε)P
- καὶ (καρπὸν)C (φέρητε)P
- καὶ (ὁ καρπὸς ὑμῶν)S (μένῃ‚)P
- ἵνα { (ὅ τι) (ἂν) (αἰτήσητε) (τὸν Πατέρα) (ἐν τῷ ὀνόματί μου) }C1 (δῷ)P (ὑμῖν.)C2
(1d) 彼此相愛是耶穌的命令 (15:17)
- (ταῦτα)C1 (ἐντέλλομαι)P (ὑμῖν‚)C2
- ἵνα (ἀγαπᾶτε)P (ἀλλήλους.¶)C
(2) 彼此相愛的挑戰 (15:18–25)
(2a) 會遭遇世人的恨惡——因為他們屬於世界 (15:18–19)
-
- Εἰ (ὁ κόσμος)S (ὑμᾶς)C (μισεῖ‚)P
- (γινώσκετε)P
- ὅτι (ἐμὲ)C (πρῶτον ὑμῶν)A (μεμίσηκεν.)P
- εἰ (ἐκ τοῦ κόσμου)A (ἦτε‚)P
- (ὁ κόσμος)S (ἂν)A (τὸ ἴδιον)C (ἐφίλει·)P
- ὅτι δὲ (ἐκ τοῦ κόσμου)A1 (οὐκ)A2 (ἐστέ‚)P
- ἀλλ᾽ (ἐγὼ)S (ἐξελεξάμην)P (ὑμᾶς)C (ἐκ τοῦ κόσμου‚)A
- (διὰ τοῦτο)A (μισεῖ)P (ὑμᾶς)C (ὁ κόσμος.)S
(2b) 會遭遇世人的逼迫——因為他們不認識神 (15:20–21)
- (Μνημονεύετε)P (τοῦ λόγου^)C
- ( οὗ^)C1 (ἐγὼ)S (εἶπον)P (ὑμῖν·)C2
- (Οὐκ)A (ἔστιν)P (δοῦλος μείζων τοῦ κυρίου αὐτοῦ.) C
- εἰ (ἐμὲ)C (ἐδίωξαν‚)P
- καὶ (ὑμᾶς)C (διώξουσιν·)P
- εἰ (τὸν λόγον μου)C (ἐτήρησαν‚)P
- καὶ (τὸν ὑμέτερον)C (τηρήσουσιν.)P
- ἀλλὰ (ταῦτα πάντα)C (ποιήσουσιν)P (εἰς ὑμᾶς)A1 (διὰ τὸ ὄνομά μου‚)A2
- ὅτι (οὐκ)A (οἴδασιν)P { (τὸν) (πέμψαντά) (με.) }C
(2c) 但是別難過——因為世人的罪無可推諉 (15:22)
-
- εἰ (μὴ)A (ἦλθον)P
- καὶ (ἐλάλησα)P (αὐτοῖς‚)C
- (ἁμαρτίαν)C (οὐκ)A (εἴχοσαν·)P
- (νῦν)A1 δὲ (πρόφασιν)C (οὐκ)A2 (ἔχουσιν)P (περὶ τῆς ἁμαρτίας αὐτῶν.)A3
(2d) 更不能心存僥倖——因為聖經早已預先寫明了 (15:23–25)
- (Ὁ {ἐμὲ μισῶν} )S (καὶ)A (τὸν Πατέρα μου)C (μισεῖ.)P
- εἰ (τὰ ἔργα)C (μὴ)A1 (ἐποίησα)P (ἐν αὐτοῖς)A2
- (ἃ)C (οὐδεὶς ἄλλος)S (ἐποίησεν‚)P
- εἰ (τὰ ἔργα)C (μὴ)A1 (ἐποίησα)P (ἐν αὐτοῖς)A2
- (ἁμαρτίαν)C (οὐκ)A (εἴχοσαν·)P
- (νῦν)A δὲ (καὶ)A (ἑωράκασιν)P
- καὶ (μεμισήκασιν)P (καὶ ἐμὲ καὶ τὸν Πατέρα μου.)C
- ἀλλ᾽
- ἵνα (πληρωθῇ)P (ὁ λόγοςὁ {…分詞內嵌子句…}‡ )S
- { (ἐν τῷ νόμῳ αὐτῶν) (γεγραμμένος) }‡
- ὅτι (Ἐμίσησάν)P (με)C (δωρεάν.¶)A
- ἵνα (πληρωθῇ)P (ὁ λόγοςὁ {…分詞內嵌子句…}‡ )S
(3) 在挑戰中與聖靈同做愛的見證 (15:26–27)
-
- Ὅταν (ἔλθῃ)P (ὁ Παράκλητος)S
- (ὃν)C1 (ἐγὼ)S (πέμψω)P (ὑμῖν)C2 (παρὰ τοῦ Πατρός‚)A
- Ὅταν (ἔλθῃ)P (ὁ Παράκλητος)S
- (τὸ Πνεῦμα τῆς ἀληθείας)S
- (ὃ)S (παρὰ τοῦ Πατρὸς)A (ἐκπορεύεται‚)P
- (ἐκεῖνος)S (μαρτυρήσει)P (περὶ ἐμοῦ·)A
- καὶ (ὑμεῖς)S (δὲ)A (μαρτυρεῖτε‚)P
- ὅτι (ἀπ᾽ ἀρχῆς)A1 (μετ᾽ ἐμοῦ)A2 (ἐστε.¶)P
解經 (Exegesis)
- 思路:這段經文比較困難的是如何把 15:18–25、15:26–27 和上文串起來。
- UBS5 分四段:15:1–10、15:11–17、15:18–25、15:26–27。
- NA28 也分四段:15:1–8、15:9–17、15:18–25、15:26–27。
- 只有 BYZ 把 15:1–25 當作一段,15:26–27 當作另外一段。
- 但從整個最後晚餐大段落 (約13–17) 來看, 14:31 「起來,我們走吧!」用插入句分段,之後從 15:1 一路到 16:16 都是耶穌一口氣的講論,要到了 16:17 才開始有門徒提問——可見約翰有意把 15:1–16:16 當成一個完整的段落,其中有幾個關鍵字:
- 字根 ἐντολή 5x : 命令 (15:10a, c, 12a) → 吩咐 (15:14b, 17a)
- κοσμος 14x : 世人 (15:18–19; 16:8, 11, 20–21)
- καρπος 8x : 果子 (15:2, 4–5, 8, 16)
- αγαπη 9x : 愛 (15:9–10, 12–13, 17)
- 歸納起來,約翰要傳遞的思路會是三大段:
- 15:1–17 從門徒與耶穌、聖父的關係 (垂直面),轉換到門徒之間彼此相愛的關係 (水平面,正向)。
- 15:1–11:住在耶穌裡 = 住在神裡面 = 住在神的愛裡面 ⇒ 就會結果子
- 15:12–17:結果子 = 彼此相愛 ⇒ 與耶穌從主僕變成朋友
- 15:18–25 延續上文,進一步講信徒與世人的關係 (水平面,負向),並且說明信徒跟耶穌一樣注定是非主流的原因 (世人恨耶穌、不認識神)
- 15:26–16:16 具體說明負向的水平面關係,以及在這過程中保惠師和信徒的角色 (做見證)
- 15:1–17 從門徒與耶穌、聖父的關係 (垂直面),轉換到門徒之間彼此相愛的關係 (水平面,正向)。
- 15:12 是耶穌吩咐的命令 (ἐντολὴ),與 15:17 的吩咐 (ἐντέλλομαι) 是同樣字根,首尾呼應。
- 15:12a 聯繫動詞 εἰμί 前後都是主格,代名詞是主語 (GGBB 44 = 中希 43)。
- 15:2b ἵνα + 假設語氣 = 當作實名詞使用 (GGBB 474–76 = 中希 498 –99),Wallace 把15:12b 歸類在 apposition clause (同位子句) 的用法下面 (GGBB 476),跟 Αὕτη 同位,說明命令的內容就是:你們要彼此相愛。
- ἀγαπᾶτε 是現在式,表達動作內部、持續發生的觀點。
- 15:12c καθὼς 從屬子句,修飾 15:12b 的動詞 ἀγαπᾶτε,說明耶穌期待門徒之間彼此相愛的標竿:就像耶穌愛門徒一樣 ⇒ 愛到為人捨命 (15:13) 的地步!
- 15:13a 沒有連接詞,就句法 (syntax) 來說可以當作新斷落的開始,放在河岸第一排;但就語意 (semantics) 來看,則是延續 15:12c,進一步說明耶穌怎麼樣愛門徒。
- 比較級形容詞 μείζονα 後面接所有格,表示比較的對象 (GGBB 299 = 中希 313)。值得注意的是 μείζονα ἀγάπην 格數性一致,所以意思是:沒人有「比這更偉大、更強烈 (BAGD) 的」愛 。
- 15:13b 同樣 ἵνα + 假設語氣 = 當作實名詞使用 (GGBB 474–76 = 中希 498 –99),同位說明 15:13a 的 ταύτης。從約13:31開始,耶穌就已經在暗示祂要離世,到了15:13進一步明示祂離世的方式就是為朋友捨命。
- φίλος 是形容詞當名詞用,意思是:親愛的朋友,不是泛泛之交。
- 約10: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 1Jo 3:16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
- 羅 5:8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 上文 15:13b 剛說完「為朋友捨命的愛最大」,15:14a 馬上肯定宣告門徒的身分,從 δοῦλος (奴僕) 變成了 φίλος (親愛的朋友) ⇒ 言下之意,耶穌要為門徒捨命!
- 15:14ab 是第三類條件句,先說結果子句 (14a 你們是我的朋友),再說條件子句 (14b 如果你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 — 這裡要小心,不能被語法類別的專有名詞 (條件、結果) 給制約,誤以為是「用條件來跟耶穌交換」;同樣地,也不能解釋為「因果」(GGBB 682 = 中希 720) ⇒ 比較好的解釋是「證據—推論」(GGBB 683 = 中希 721),因為 15:15d 就用 ὅτι 說明了當耶穌朋友的「因」是「耶穌已經把神的道告訴門徒了」。換言之,15:14ab 是從證據 (外在的行為 = 遵守彼此相愛的命令) 推論出門徒身分的改變 (朋友)。
- 14b 的 ποιῆτε 現在式,表達動作內部、持續發生的觀點。關係代名詞 ἃ 帶出來的內嵌子句,當作 ποιῆτε 的補語 (C)。
- 內嵌子句裡面的 ἐγὼ 有強調含意,動詞 ἐντέλλομαι 用關身語態,表達主詞 (我) 親身參與動作 (吩咐),合起來的意思是:我親自吩咐你們的事情。
- 15:15ab 和 15:15cde 平行,都在說明身分轉變成朋友的關鍵 = 知道!可見讀聖經、認識神的心意極其重要!
- 15:15ab 不知道主人的作為 = 僕人 (δούλους)
- 最後晚餐講論中,也肯定耶穌和門徒是主僕關係 (約13:12–17),但這裡更進一步提升到了朋友的關係。
- 15:15cde 知道主人的心意 (耶穌從天父所領受的) = 親愛的朋友
- εἴρηκα 用現在完成式,表達狀態 (stative) 的觀點,語意份量最重,強調先前行動所產生、直到如今仍然持續的結果 (GGBB 574–76 = 中希 606–08) ⇒ 意思是:耶穌已經稱門徒為朋友了
- 15d ἐγνώρισα 接兩個補語:人 (間接受格 ὑμῖν)、事 (直接受格 πάντα)
- 15e 關係代名詞 ἃ 帶出來的內嵌子句,補充說明 15d 的 πάντα。ἃ 的性數與先行詞 πάντα 一致 (GGBB 336 = 中希 351);ἃ 是直接受格,則是因為在內嵌子句裡面要當作 ἤκουσα 的補語。
- 15:15ab 不知道主人的作為 = 僕人 (δούλους)
- 15:16 兩個關鍵字:撿選 (ἐξελεξάμην)、分派 (ἔθηκα),兩者都表明:(1) 神的主動,不是人找神,而是神找人⇒而且是神主動找人當朋友;(2) 神的預定,結果子 (16efg) 乃是神所預定、派任 (τίθημι BAGD)。
- 16b ἀλλά 跟16a οὐχ 強烈對比;主語 ἐγὼ 特別標示出來,表示強調 (GGBB 321–22 = 中希336–37);動詞撿選 (ἐξελεξάμην) 的字典形應該是 ἐκλέγομαι,因為在新約中都是以關身語態出現,強調主詞的親身參與動作之中 (GGBB 414 = 中希 435),或者是『(為自己)「選擇,挑選」』(BAGD) ⇒ 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我親自挑選你們這些門徒。
- 可3:13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裏。
- 路6:13 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
- 弗1:4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 16c τίθημι 後面接 ἵνα 子句,表示耶穌預定、派任 (BAGD) 門徒的任務有三項,用三個假設語氣動詞說明門徒的任務:
- (a) 16d 去 (ὑπάγητε)
- (b) 16e 結果子 — 從上下文 15:12, 17 彼此相愛首尾呼應來看,結果子具體的呈現就是彼此相愛。
- (c) 16f 果子長存 (μένῃ)
- 這三項與大使命 (太28:19–20) 的語法結構不同,但觀念互通:(a) 去;(b) 施洗;(c) 教導 ⇒ 都是為了門訓
- 太28:19–20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 16g 的結構有兩種可能:
- (1) 擺在第三排,從屬於 16f — 意思是:16g「天父賞賜」是16f「果子長存」所導致的結果 or 目的;
- (2) 擺在第二排,從屬於 16c — 意思是:16g「天父賞賜」是16c「u耶穌分派門徒」所導致的結果 or 目的。
- 從上下文判斷,(2) 的邏輯比較通順:16c 是耶穌的指派;16def 是門徒的任務;16g 則是上帝的賞賜 — 16cg 首尾都是神的主權;中間的16def 則是人的責任。
- ὅ τι 雖然詞形上 (morphology) 也可以是主格,但因為動詞 δῷ 是主動語態,ὅ τι 不可能當主詞。因此,主詞應該是「父 ὁ πατήρ」,內含在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 δῷ 裡面,而連帶地 ὅ τι 也要詞形分析成 ASN。
- 關係代名詞 ὅς+不定代名詞 τις = ὅστις (GGBB 343–44 = 中希 359–60),帶出關係子句內嵌在主要子句裡面,當作主要動詞 δῷ 的補語。ὅ τι 的意思是 what-ever (任何事物);加上質詞 ἂν 強調,合起來有類似條件句的效果 (GGBB 688 = 中希 726):條件 (不管任何事物,只要你們奉耶穌的名求告天父) ⇒ 結果 (祂就給你們)。
- 這裡的關鍵是「奉耶穌的名」,意思是在耶穌的授權、統管之下,不能解讀為空白支票,更不是光喊口號而已。
- 16b ἀλλά 跟16a οὐχ 強烈對比;主語 ἐγὼ 特別標示出來,表示強調 (GGBB 321–22 = 中希336–37);動詞撿選 (ἐξελεξάμην) 的字典形應該是 ἐκλέγομαι,因為在新約中都是以關身語態出現,強調主詞的親身參與動作之中 (GGBB 414 = 中希 435),或者是『(為自己)「選擇,挑選」』(BAGD) ⇒ 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我親自挑選你們這些門徒。
- 15:17 ἐντέλλομαι 首尾呼應 15:12 ἐντολὴ,確定這個段落的主題:彼此相愛的命令 (15:12–17)。
- 這個段落耶穌話鋒一轉,開始談論門徒將要面對的挑戰 (攻擊):(a) 心理層面—世人的恨惡 (15:18–19);(b) 實質層面—世人的逼迫 (15:20–21)。最後安慰門徒面對挑戰:(c) 既不要難過,因為世人的罪無可推諉,耶穌再來的時候必定追究 (15:22);(d) 也不要懷疑或心存僥倖,因為聖經早已經寫明了 (15:23–25)。
- 15:18abc 用 Εἰ + 直說語氣、現在式動詞 μισεῖ 帶出第一類條件句 (GGBB 690–94 = 中希 728–32),假設條件 (世人恨惡你們) 成立的情況下來進行論證。
- 18c ὅτι 帶出的子句當作實名詞用 (GGBB 454 = 中希 477),成為 18b 動詞 γινώσκετε 的受詞。中性直接受格的形容詞 πρῶτον 當時間副詞用 (BAGD),後面接用來比較的所有格 ὑμῶν (BAGD);恨 (μεμίσηκεν) 用完成式,表達狀態 (stative) 的觀點,語意份量最重,強調先前行動所產生、直到如今仍然持續的結果 (GGBB 574–76 = 中希 606–08) ⇒ 意思是:世人 (單數集合體) 在恨你們之前,早就已經恨我了。
- 耶穌帶領門徒的初期說過:「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做的事是惡的。」 (約7:7),但現在耶穌即將離世 (約13:1),所以門徒也要面對世人的恨惡了。
- 18c ὅτι 帶出的子句當作實名詞用 (GGBB 454 = 中希 477),成為 18b 動詞 γινώσκετε 的受詞。中性直接受格的形容詞 πρῶτον 當時間副詞用 (BAGD),後面接用來比較的所有格 ὑμῶν (BAGD);恨 (μεμίσηκεν) 用完成式,表達狀態 (stative) 的觀點,語意份量最重,強調先前行動所產生、直到如今仍然持續的結果 (GGBB 574–76 = 中希 606–08) ⇒ 意思是:世人 (單數集合體) 在恨你們之前,早就已經恨我了。
- 19ab 是第二類條件句 (GGBB 694–96 = 中希 732–34)。條件子句用 εἰ + 直說語氣、過去時態 (不完成式),結果子句用 ἂν +直說語氣、過去時態 (不完成式),假設條件 (你們屬於世界) 不成立的情況下來論證。換句話說,耶穌心中認定,門徒根本就不屬於世界。
- 約17:14, 16 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
- 19cde 是一個句子,說明世人恨惡門徒的原因。
- 19c 的 δέ 是連接 19b,表達進展、進一步的論述——原本應該放在河岸第一排,但因為用了從屬連接詞 ὅτι 說明 19e 世人恨惡的原因 (GGBB 460–61 = 中希 483–84),所以必須放在河岸第二排,修飾主要子句 19e。
- 19d 對等連接詞 ἀλλά 與 19c 平行,表達:不是 (οὐ) …... 恰恰相反 (ἀλλά) …… 的意思。
- 19e 是主要子句,語意上 (semantically) 透過 19c 的 δέ 對等於 19b,說明世人恨惡的原因。
- 20abc 是一句,20a 是主要子句。
- 20b 用關係子句修飾 20a 的 τοῦ λόγου ——換言之,20a 耶穌特別要求門徒持續記住 (Μνημονεύετε 現在式動詞,表達持續的觀點) 耶穌之前說過的話。
- 關係代名詞 οὗ 的性數與 λόγου 一致 (GGBB 336 = 中希 351),但格 (所有格) 卻不合乎在關係子句當中作為動詞 εἶπον 補語的角色 (應該是直接受格),反倒被先行詞 (所有格 λόγου) 影響 (GGBB 338–39 = 中希 354)。
- 20c 的結構比較奇怪,如果按照 Wallace 列出 PN (predicate nominative 述語主格) 的原則 (GGBB 43 = 中希 42),隱含在動詞裡面的代名詞是主詞 ⇒ 那麼就要翻譯成:There is not a servant who is greater than his master.
- 其中 δοῦλος 是補語,而比較級形容詞片語 μείζων τοῦ κυρίου αὐτοῦ 則是敘述用法來修飾 δοῦλος。
- 20b 用關係子句修飾 20a 的 τοῦ λόγου ——換言之,20a 耶穌特別要求門徒持續記住 (Μνημονεύετε 現在式動詞,表達持續的觀點) 耶穌之前說過的話。
- 20de 和20fg 都是第一類條件句,兩句結構平行,意思相反。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類條件句的「假設條件 (20d 迫害我;20f 遵守我的話) 成立」只是為了論證的目的,並不代表事實 (truth),也不一定代表真實的情況 (reality)——因為 20d 和 20e 在邏輯上是互斥的,不可能同時成立,不可能又迫害耶穌、又遵守耶穌的話。
- 21a 對等連接詞 ἀλλὰ 是否定了 20fg 的論點 (他們會遵守你們的話) ⇒ 他們要做 ταῦτα πάντα (所有這些事),指的是上文 (15:18–20) 的恨惡以及逼迫。
- 介系詞片語 εἰς ὑμᾶς 是敵對 or 友好 (BAGD),要從上下文來決定,不能單從 εἰς 判斷——但 εἰς 最核心空間的概念卻十分鮮明:恨惡、逼迫 (所有這些事),世人都要做進入到 (εἰς) 門徒裡面。
- 介系詞片語 διὰ +直接受格,表示原因:因為耶穌的名 ⇒ 可見耶穌的名不是單單口號、標語而已,而是代表了耶穌的權柄、統管。世人之所以要攻擊門徒,不只是單單因為一個口號、標語、頭銜而已,而是因為當門徒活出耶穌的權柄、統管時,就是兩股勢力的衝突交鋒!屬靈爭戰!
- 21b 點出根源問題:因為世人不認識那位差遣耶穌來到世上的神!
- 22abc εἰ 帶出用 μὴ 否定的第二類條件句 (GBB 694–96 = 中希 732–34)。
- 22a 特別之處在於:用同一個質詞 μὴ 來否定兩組假設條件 (我來 & 我對他們說)。這在句法上 (syntactically) 屬於 compound protasis (複合條件子句),Wallace (GGBB 684 = 中希 722) 約略提及,但沒有舉出經文例子。目前我還沒有找到好的解釋,但在語意上 (semantically) 卻必須如此解釋。
- 22c 是結果子句:他們就沒有罪——這話不能解釋成他們無罪,而是指他們沒有 15:18–21『恨惡、逼迫耶穌以及門徒的罪』。
- 第二類條件句的意思是:假設條件不成立 ⇒ 換言之,耶穌確實來了,耶穌確實對他們說了,而結果是:他們確實有罪。
- 22d 更指出他們的罪沒有任何藉口 (無可推諉)。
- 把這個段落放在耶穌最後對門徒勸勉 (約13-17) 的上下文裡推敲,耶穌之所以要說這話,目的不單只是宣告世人有罪,而是為了要安慰門徒,即便面對挑戰 (恨惡 & 逼迫),但門徒是站在正確的那一邊。恨惡、逼迫門徒的世人,必定會受到最後的審判!
- 15:23 用分詞內嵌子句 ἐμὲ μισῶν 當形容詞用,前面加上冠詞 Ὁ 之後成為 T—A 結構的實名詞,當成整個子句的主語。
- 24abc 是一整個第二類條件句,與 15:22 前後呼應,論證耶穌的言行,是世人雙重定罪的依據。15:22 講耶穌的『言』,15:24a講耶穌的『行』,尤其是15:24b那些沒有別人做過的事 (約翰福音裡面記載的七個神蹟 +耶穌自己死裡復活) ⇒ 這些神蹟證明了耶穌的神性,世人不信 = 世人不相信耶穌是神!
- 迦拿婚宴使水變酒 (John 2:1–11)
- 遠距醫治大臣的兒子 (John 4:46–54)
- 醫好畢士大池邊的癱子 (John 5:1–9)
- 五餅二魚 (John 6:5–14)
- 海面行走 (John 6:17–21)
- 醫好生來瞎眼的人 (John 9:1–7)
- 拉撒路死裡復活 (John 11:1–44)
- 24d–25b 用 δὲ 推進耶穌的論點,並且說明世人恨惡逼迫信徒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恨惡神!
- 24d 但現在他們也看見了。動詞 ἑωράκασιν 用現在完成式,表達狀態 (stative) 的觀點,語意份量最重,強調先前行動所產生、直到如今仍然持續的結果 (GGBB 574–76 = 中希 606–08)。
- 24e 而且他們既恨了我、又恨了天父,動詞 μεμισήκασιν 還是用現在完成式,表達狀態 (stative) 的觀點,語意份量最重,連續兩個現在完成式動詞,凸顯世人對神的恨惡。
- 25a 對等連接詞 ἀλλά 單獨使用,前面沒有否定詞對比 ⇒ 當整個子句比較時,ἀλλά 表示轉變到不同或相反的事上 (BAGD)。
- 接著用 ἵνα 從屬子句,說明跟上文不同的事:24e 世人恨惡神 ⇒ 產生出來的結果 (ἵνα) 就是 ⇒ 25a 經上的話得以應驗。
- 25b 呼應了舊約詩 69:4 ⇒ 到了詩69:21 就預告了耶穌的受難。
- 詩 69:4 無故恨我的,比我頭髮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
- 詩69:21 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 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
- 把這個段落放在耶穌最後對門徒勸勉 (約13-17) 的上下文裡推敲,耶穌為什麼要說「世人的敵對乃是應驗了舊約聖經」? => 耶穌的目的很可能是要告訴門徒,信仰道路上面對挑戰 (恨惡 & 逼迫) 是必然的,不能心存僥倖,以為自己可以豁免。
- 甚至反過來說,如果信主之後你在世界裡一帆風順、人見人愛、如魚得水,那麼很可能要開始小心了,因為你的遭遇,跟耶穌以及門徒相比起來,差別太大了!
大綱 (Outline)
題目:不能辜負的愛 (下)
- (1) 彼此相愛的誡命 (15:12–17)
- (1a) 彼此相愛是耶穌的命令 (15:12)
- (1b) 彼此相愛是因著耶穌的捨命 (15:13–15)
- (1c) 彼此相愛是因著耶穌的撿選 (15:16)
- (1d) 彼此相愛是耶穌的命令 (15:17)
- (2) 彼此相愛的挑戰 (15:18–25)
- (2a) 世人的恨惡——因為他們屬於世界 (15:18–19)
- (2b) 世人的逼迫——因為他們不認識神 (15:20–21)
- (2c) 世人的罪無可推諉——因為他們不信耶穌 (15:22–25)
- (3) 與聖靈同做愛的見證 (1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