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Andley 2020-12-30 07:58:43 +08:00
parent 1c669a17fd
commit b9717b8526
14 changed files with 3326 additions and 29 deletions

0
01 創世記.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83
23 以賽亞書.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83 @@
約12:3741 他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他。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阿,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 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 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以賽亞因為**看見他的榮耀**,就指著他說這話。
羅10:20 又有以賽亞**放膽**說: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訪問我的,我向他們顯現。
---
# 歷史脈絡
## 作者
- 以賽亞 (Isaiah)(יְשַׁעְיָהוּ)、Ἠσαΐας ,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
- 亞摩斯 (Amoz) 的兒子 (賽1:1; 2:1; 13:1)
- 已婚,至少有兩個兒子 (
- 賽7:3; 8:3, 18
## 年代
- 主前八世紀,大約從 740-690+ BC
- 賽1:1 當烏西雅(792-740 BC)、約坦(750-735 BC)、亞哈斯(735-715 BC)、希西家(727-686 BC)作猶大王的時候,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
- 賽6:1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 => 740 BC
- 賽 7:1 烏西雅的孫子、約坦的兒子、猶大王亞哈斯在位的時候,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以色列王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卻不能攻取。 => 735 BC
- 賽36:1 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 => 701 BC
# 神學脈絡
# 文學脈絡
- 大綱:
- (1-39)
- (1-6)
- (7-39)
- 信靠亞哈斯 (7-12)
- (13-35)
- 希西家 (36-39)
- (40-55)
- (56-66)
- 三大段Ch. 1-39、Ch. 40-55、Ch. 56-66
- Oswalt 大綱 --- John N. Oswalt, Isaiah,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2003), 6566.
- I. Introduction: Gods Servants, Now and Then (1:15:30)
- A. Gods Denunciation, Appeal, and Promise (1:131)
-B. The Problem: What Israel Is Versus What She Will Be (2:14:6)
- 1. The Destiny of the House of Jacob (2:15)
- 2. The House of Jacob Forsaken (2:64:1)
- 3. Israel Restored (4:26)
- C. A Harvest of Wild Grapes (5:130)
- II. A Call to Servanthood (6:113)
- III. Lessons in Trust—the Basis of Servanthood (7:139:8)
- A. God or Assyria? No Trust (7:112:6)
- 1. Children, Signs of Gods Presence (7:19:7)
- 2. Measured by Gods Standards (9:810:4)
- 3. Hope for Restoration (10:511:16)
- 4. The Song of Trust (12:16)
-B. God: Master of the Nations (13:135:10)
- 1. Gods Judgment on the Nations (13:123:18)
- 2. Gods Triumph over the Nations (24:127:13)
- 3. The Folly of Trusting the Nations (28:133:24)
- 4. Trusting God or the Nations: Results (34:135:10)
- C. God or Assyria? Trust (36:139:8)
- 1. The Assyrian Threat (36:137:38)
- 2. The Human Limits of Trust (38:139:8)
- IV. The Vocation of Servanthood (40:155:13)
- A. Introduction: The Servants Lord (40:131)
-B. Motive for Servanthood: Grace (41:148:22)
- 1. The Servants of the Lord: His Witnesses (41:144:22)
- 2. The Lord Delivers His Servants (44:2346:13)
- 3. The Lords Testimony (47:148:22)
- C. Means of Servanthood: Atonement (49:155:13)
- 1. Anticipation of Reconciliation (49:152:12)
- 2. Revelation of the Means of Reconciliation (52:1353:12)
- 3. Invitation to Reconciliation (54:155:13)
- V. The Marks of Servanthood: Divine Character (56:166:24)
- A. Human Inability (56:159:21)
- 1. Humility and Holiness (56:157:21)
- 2. Righteousness and Ritual (58:159:21)
-B. The Lord Has Glorified You (60:162:12)
- C. Divine Ability (63:166:24)
- 1. Israels Faithfulness; the Lords Faithfulness (63:165:16)
- 2. The Final Judgment (65:1766:24)
Outline of Isaiah
## 經文大綱

1
41 馬可福音.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 @@
![[Pasted image.png]]

36
44 使徒行傳.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36 @@
# act
**書卷名稱**
---
# 歷史脈絡 (Historical Context)
## 名稱 (Title)
## 作者 (Author)
## 對象 (Destination)
## 時間 (Time)
## 地點 (Origin)
## 緣由 (Occasion)
## 目的 (Purpose)
---
# 文學脈絡 (Literary Context)
## 編修 (Redaction)
## 大綱 (Outline)
---
# 神學脈絡 (Theological Context)
## 神學主題 #1 (Theme #1)
## 神學主題 #1 (Theme #2)

View File

@ -1,5 +1 @@
# Bible-Notes
聖經綜覽筆記
![](images/Kings(2020-06-01).svg)
![](images/Kings-Divided(2020-06-01).svg)
[聖經綜覽](%E8%81%96%E7%B6%93%E7%B6%9C%E8%A6%BD.md)

BIN
images/Pasted image.png Normal file

Binary file not shown.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130 KiB

Binary file not shown.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168 KiB

3085
obsidian.css Normal file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15
亞伯拉罕.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15 @@
# 亞伯拉罕 (亞伯蘭)
## 前言
##
### 創世紀中的亞伯拉罕
### 舊約中的亞伯拉罕
### 福音書中的亞伯拉罕
### 新約中的亞伯拉罕
## 結論

3
以斯帖記.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3 @@
# 以斯帖記
[](44%20%E4%BD%BF%E5%BE%92%E8%A1%8C%E5%82%B3)

View File

View File

@ -1,31 +1,36 @@
**歷代志綜覽**
# 歷代志上下綜覽
-----
![[尼西米重建城牆.png]]
## 歷史脈絡
# 歷史脈絡
## 名稱:歷代志
- 歷代志上、歷代志下原本是一卷書,列在 Tanach (希伯來文聖經) 的最後一卷。後來在 LXX (七十士譯本) 中被分成兩卷書。
### 名稱:
- 歷代志一卷。後來在 LXX (七十士譯本) 中被分成兩卷書。
- 希伯來文聖經稱之為:דִּבְרֵי־הַיָּמִים,意思是: *the book of the annals*、*the things of the days*
- 代上 27:24 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動手數點,當時耶和華的烈怒臨到以色列人;因此,沒有點完,數目也沒有寫在大衛王「記 (דִּבְרֵי־הַיָּמִים)」上。
- 主前三世紀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Septuagint, LXX) 稱之為:παρα λειπομενων,意思是:*the things left over*
- 主前三世紀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Septuagint, LXX) 稱之為:Παραλειπομένων,意思是:*the things left over*
- 主後四世紀的拉丁文武加大譯本 (Vulgate) 稱之為:*Chronicon/Chronikon Totius Divinae Historiae*,意思是: *Chronicle of the Total Divine History*
- test [[images/Kings(2020-06-01).svg]]
- 歷代志上、歷代志下原本是一卷書,列在 Tanach (希伯來文聖經) 的最後
- 是後來英文譯本 *Chronicles* 的由來
- [??] 耶柔米本人稱之為 ?? *the things omitted*,後來這個標題被路德採納。
## 作者:不詳
### 作者:不詳
- 猶太傳統認為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都是文士以斯拉所作,因為:
- 經文前後銜接呼應 (代下 36:22-23 // 拉1:1-)
- 所使用的希伯來文之詞彙、語法很接近
- 都強調聖殿、祭司這兩個神學主題
- 不過歷代志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對某些主題強調的程度卻並不相同:
- 大衛之約 (歷代志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
- 守安息日、不可與外族通婚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 歷代志)
- 守安息日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 歷代志)
- 不可與外族通婚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 歷代志)
- 特別是所羅門娶外邦妃嬪、偶像崇拜、導致國家分裂一事 (王上 11:1-13),歷代志完全不提
- 而為法老女兒建宮殿一事 (王上 7:8; 9:24),歷代志的記載也刻意凸顯出所羅門的敬虔 (代下 8:11)
- 代下 8:11 所羅門將法老的女兒帶出大衛城,上到為他建造的宮裡;因所羅門說:耶和華約櫃所到之處都為聖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衛的宮裡。
- 先知所扮演的角色 (歷代志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
## 對象:被擄歸回之後的以色列民
### 對象:被擄歸回之後的以色列民
## 時間:被擄歸回之後
### 時間:被擄歸回之後
- 起碼是 538 BC 之後
- 代下 36:22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
- 波斯王塞魯士 (559-530 BC) 於 538 BC 即位
@ -35,15 +40,15 @@
- 代上 3:17-24所羅巴伯 --> 哈拿尼雅 --> 示迦尼 --> 示瑪雅 --> 尼利雅 --> 以利約乃 --> 以利約乃的兒子 ... 共七人。
- 大概到了以斯拉 (458 BC~ 第二批歸回)、尼希米 (445 BC~ 第三批歸回) 改革後期。
## 地點:不詳
### 地點:不詳
-
## 緣由:
### 緣由:
# 文學脈絡
## 文學脈絡
## 編修:
### 編修:
- 歷代志作者使用許多資料來源:
- 家譜
- 代上 5:17 這些人在猶大王約坦並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年間,都載入家譜
@ -53,7 +58,10 @@
- 代下 27:7; 35:27; 36:8
- 以色列諸王記
- 代上 9:1 以色列人都按家譜計算,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
- 代下 20:34 約沙法其餘的事,自始至終都寫在哈拿尼的兒子耶戶的書上,也載入以色列諸王記上。
- 代下 33:18 瑪拿西其餘的事和禱告他 神的話,並先見奉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名警戒他的言語,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 列王的傳
- 代下 24:27 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 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 大衛王記
- 代上 27:24 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動手數點,當時耶和華的烈怒臨到以色列人;因此,沒有點完,數目也沒有寫在大衛王記上。
- 撒母耳的書、先知拿單並先見迦得的書
@ -64,10 +72,8 @@
- 代下 12:15 羅波安所行的事,自始至終不都寫在先知示瑪雅和先見易多的史記上麼?羅波安與耶羅波安時常爭戰。
- 先知易多的傳
- 代下 13:22 亞比雅其餘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寫在先知易多的傳上。
- 哈拿尼的兒子耶戶的書、以色列諸王記
- 哈拿尼的兒子耶戶的書
- 代下 20:34 約沙法其餘的事,自始至終都寫在哈拿尼的兒子耶戶的書上,也載入以色列諸王記上。
- 列王的傳
- 代下 24:27 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 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 大衛和先見亞薩的詩詞
- 代下 29:30 希西家王與眾首領又吩咐利未人用大衛和先見亞薩的詩詞頌讚耶和華;他們就歡歡喜喜地頌讚耶和華,低頭敬拜。
- 何賽的書
@ -75,20 +81,20 @@
- 以色列王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所寫的
- 代下 35:4 你們應當按著宗族,照著班次,遵以色列王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所寫的,自己預備。
## 大綱:
### 大綱:
# 神學脈絡
## 神學脈絡
## 對觀
### 對觀
- 歷代志與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有許多類似的經文,可以用對觀 (synoptic) 的方式來比較異同。
- 建議使用聖經軟體,或者信望愛的[舊約歷史書合參](http://bible.fhl.net/huang/parallel/hist.php)
- 這些差異往往反映出歷代志作者要傳遞出與撒母耳記、列王紀作者不同的神學信息。大概分成以下幾類:數字上的差異、文士抄傳的差異、神學觀點的差異
### 數字上的差異
#### 數字上的差異
### 文士抄傳的差異
#### 文士抄傳的差異
### 神學觀點的差異
#### 神學觀點的差異
- scsdc
- 王上 2:12 所羅門坐他父親大衛的位,他的國甚是堅固。
- 代上 29:23 於是所羅門坐在耶和華所賜的位上,接續他父親大衛作王,萬事亨通;以色列眾人也都聽從他。
@ -98,3 +104,16 @@
- whole Israel
- 撒下 5:6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耶路撒冷,要攻打住那地方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進這地方;心裡想大衛決不能進去。
- 代上 11:4 大衛和以色列眾人 (*whole Israel*) 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時耶布斯人住在那裡。
### 神學
- 歷代志神學的主要軸線是:聖殿;次要軸線是:君王。
- 君王:
- 判斷的標準 (申 17:14-20)
- 申 17:14-20 到了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得了那地居住的時候,若說: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圍的國一樣。 你總要立耶和華─你 神所揀選的人為王。必從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為王。 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耶和華曾吩咐你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 他也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 他登了國位,就要將祭司利未人面前的這律法書,為自己抄錄一本, 存在他那裡,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 神,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 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氣傲,偏左偏右,離了這誡命。這樣,他和他的子孫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國位上年長日久。
- 只記南國猶大,不寫北國
- 南國君王敗筆:
- 代上 15:13 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 神,所以他刑罰我們。
- 代上 21:7 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
- 代下 16:7 那時,先見哈拿尼來見猶大王亞撒,對他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 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
- 代下 19:1-3 猶大王約沙法平平安安地回耶路撒冷,到宮裡去了。 先見哈拿尼的兒子耶戶出來迎接約沙法王,對他說: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 然而你還有善行,因你從國中除掉木偶,立定心意尋求 神。
- 代下 20:37 那時瑪利沙人、多大瓦的兒子以利以謝向約沙法預言說:因你與亞哈謝交好,耶和華必破壞你所造的。後來那船果然破壞,不能往他施去了。

41
約伯記.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41 @@
## 大綱
- 約伯和朋友對話 (伯 3:1-37:24)
- 約伯 #1 (伯 3:1-26) 開場
- 活著受苦,生不如死!
- 第一回合
- 以利法 #1 (伯 4:1-5:27)
- 責備:你能勸別人,自己卻做不到
- 定理:上帝公義,人不能強嘴,只能向神陳情;更何況受神管教是有福的。
- 約伯 #2 (伯 6:1-7:21)
- 我忍不下去了,你們不夠朋友,我沒有錯 ⇒ 神哪!饒了我吧!
- 比勒達 #1 (伯 8:1-22)
- 神是公義,或許你兒女犯罪
- 約伯 #3 (伯 9:1-10:22)
- 瑣法 #1 (伯 11:1-20)
- 約伯 #4 (伯 12:1-14:22)
- 第二回合
- 以利法 #2 (伯 15:1-35)
- 約伯 #5 (伯 16:1-17:16)
- 比勒達 #2 (伯 18:1-21)
- 約伯 #6 (伯 19:1-29)
- 瑣法 #2 (伯 20:1-29)
- 約伯 #7 (伯 21:1-34)
- 第三回合 (瑣法無言)
- 以利法 #3 (伯 22:1-30)
- 約伯 #8 (伯 23:1-24:25)
- 比勒達 #3 (伯 25:1-6)
- 約伯 #9 (伯 26:1-14)
- 約伯 #10 (伯 27:1-28:28)
- 約伯 #11 (伯 29:1-31:40)
- 第四回合 (約伯無言)
- 以利戶 #1 (伯 32:1-33:33)
- 以利戶 #2 (伯 34:1-37)
- 以利戶 #3 (伯 35:1-16)
- 以利戶 #4 (伯 36:1-37:24)
- 耶和華和約伯對話 (伯 38:1-41:34)
- 耶和華 #1 (伯 38:1-39:30)
- 耶和華 #2 (伯 40:1-41:34)
- 約伯 #12 (伯 42:1-6)
- 結語 (伯 42:7-17)
- 耶和華對三友發話 (伯 42:7-9)

18
聖經綜覽.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18 @@
# 聖經神學筆記
## 按照聖經書卷
### 舊約
#### 妥拉
#### 先知
#### 聖卷
### 新約
#### 福音書
## 按照神學主題
[[亞伯拉罕]]